老北京是怎么过年的呢?跟随老舍《北京的春节》感受传统年味儿(文末有春节彩蛋哦!)
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,传统年味儿越来越淡,很多传统特色的过年习俗都在渐渐流失。但不少人也开始怀念曾经熙熙攘攘、红红火火的春节气氛,也开始意识到延续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重要性。
那么,老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的呢?下面让我们跟着《北京的春节》(老舍/文,于大武/图)中所描绘的一幅幅传统春节场景,感受“原汁原味中国年,传统民俗庆团圆” 。
照北京的老规矩,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。
”北京童谣唱到:
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;
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;
二十三,糖瓜粘;
二十四,扫房子;
二十五,冻豆腐;
二十六,炖猪肉;
二十七,宰公鸡;
二十八,把面发;
二十九,蒸馒头;
三十晚上熬一宿;
初一、初二满街走。
这便是老北京传统的过年“顺序”了。
腊 八
“在腊八那天,人家里,寺庙里,都熬腊八粥。”
二十三
“在旧社会里,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,从一擦黑而鞭炮就响起来,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,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。”
二十四
“在除夕以前,家家必须把对联贴好,必须大扫除一次,名曰扫房。”
当一切准备就绪,除夕的脚步也就近了。
除 夕
除夕真热闹。家家赶做年菜,到处是酒肉的香味。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,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,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,哪一家都灯火通宵,不许间断,炮声日夜不绝。在外边做事的人,除非万不得已,必定赶回家来,吃团圆饭,祭祖。
”这一夜,除了很小的孩子,没有什么人睡觉,都要守岁。
”正月初一
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:除夕,街上挤满了人;元旦,铺户都上着板子,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,全城都在休息。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、朋友家拜年。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。
”请横屏浏览,效果更佳
画面中人物形态各异,他们的身份与行为各不相同,却一同构成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大年初一的街景。
初 五
同时,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,任人游览,小贩们在庙外摆摊,卖茶、食品和各种玩具。北城外的大钟寺,西城外的白云观,南城的火神庙(厂甸)是最有名的。可是,开庙最初的两三天,并不十分热闹,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,无暇及此。到了初五六,庙会开始风光起来,小孩儿们特别热心去逛,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,可以骑毛驴,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。
”请横屏浏览,效果更佳
画面中厂甸庙会的曾经胜景是最有看头、最有讲究的。如今好多行当和老物件已经消失,但对于老北京人,尤其是南城人来说,春节逛厂甸庙会是童年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狂欢。
拉洋片 卟卟噔 木偶戏
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,又放鞭炮,从天亮到清早,全城的炮声不绝。虽然开了张,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,大家并不很忙,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、逛天桥和听戏。
”虽说店铺大多在大年初六开张,但在北平,要等到正月十九,新年才算真正结束。
腊月和正月,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。过了灯节,天气转暖,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。北京虽是城市,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,而且过得分外热闹。
”下面,跟着小印玩个“寻找老物件”的游戏吧!
下图中这些老物件都出现在文中插画中
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?
民间走庙会的一种,表演者脚下踩有木凳的脚棍,做出各种动作,手中挥动彩巾似的道具。
踩高跷
风 车
北京庙会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之一,它用高粱杆、泥鼓和纸风轮组合而成,迎着风,风轮呼啦啦转动,泥鼓哒哒作响。
又称“西洋片”、“西洋景”、“拉大画儿”,主要由大木箱及装有轻轮、用绳索带动绘有各式内容的画板组成,操控者在一旁进行说唱表演,观众则用木箱上的凸镜边听边看。
拉洋片
木偶戏
这是接头用于操控表演木偶的五条,艺人站在布围内,边操纵杖头木偶表演各种动作,边说唱,并配以乐器伴奏。
民间走庙会的一种,表演者脚下踩有木凳的脚棍,做出各种动作,手中挥动彩巾似的道具。
卟卟噔
铁皮炉
家庭用于烧水、做饭等,以煤为燃料。移动轻便,现在城市中的使用逐渐减少。
春
节
彩
蛋
在你的心中,
还有哪些春节的老物件让你怀念的?
转发此文到朋友圈,并附老物件名字
然后截图发送至微信号后台对话框
截止2月9日正月初五
随机抽取5位幸运读者
赠送《北京的春节》绘本
新年好彩头,快来参与吧!
中奖名单公布时间 2月15日
文字 / 节选自老舍散文《北京的春节》
绘画 / 于大武
资料 / 由蒲蒲兰绘本馆提供
推荐阅读
北京印迹上线!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!“图观北京”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
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......
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去《千里江山图》里撒个欢吧!
大栅栏:不变的地道京味儿
王府宅邸:什刹海畔的璀璨明珠
您与京城,一“码”之隔!
”关注“北京印迹”平台
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
“北京印迹”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,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,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,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。
“北京印迹”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,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、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。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,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、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,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,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“北京印迹”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,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、热爱北京、保护北京、发展北京,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!